HOME EYE DISEASE 角膜营养不良是什么?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主要的遗传性眼部疾病,由于角膜损伤后康复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淡灰色蛋白质在角膜内积聚,导致角膜透明度丧失,从而导致视力受损和失明。 原因 已知各种基因,包括TGFBI(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),都可能导致角膜营养不良的发展。 在这些基因中,与TGFBI基因中的五种突变(R555W、R124H、R124C、R124L和R555Q)最常报告相关。 TGFBI基因中的这五种突变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Type 1(GCD1)、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Type 2(GCD2)、Lattice Corneal Dystrophy Type 1(LCD1)、Reis-Bucklers Corneal Dystrophy(RBCD)和Thiel-Behnke Corneal Dystrophy(TBCD)的主要贡献者。 症状 Normal Eye 通常,角膜营养不良倾向于在儿童或早年成人时出现,但由于遗传或环境差异,症状也可能在30岁后期显现。此外,在携带遗传突变的家族中,起病年龄可能会有显著差异。 Eye with Corneal Dystrophy 对于携带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的患者,提前进行遗传测试非常重要,因为接受像LASIK、LASEK或SMILE LASIK这样的屈光手术可能会迅速加重症状。 5种角膜营养不良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Ⅱ型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网格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Type 1(GCD1)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是5q31染色体上的TGFBI基因Arg555Trp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突变疾病。 特征 发生于基质层前端的角膜中心部位,可以发展为微粒或面包屑等形态。 10多岁开始发病,快的话3岁左右也可能发病。初期主要是对明亮光线产生不适的光敏感现象,并存在进行性视力消失。其特征在于,随着年龄的增长,角膜混浊程度加剧,症状逐渐变得严重。常发生复发性角膜糜烂。如果是纯合子,则该症状更为严重。 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Ⅱ型的混浊形态略有不同。不同于Ⅱ型,I型不产生“淀粉样蛋白”堆积。 患病率 目前为止,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的患病率尚无确切数据。但是,欧洲有很多该病例的报道。 致病基因 TGFBI R555W [1] Klintworth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09 4:7 [2] Family study case (J Zhejiang Univ-Sci B. 2011;12:287-292)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Ⅱ型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Type 2(GCD2)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Ⅱ型(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type II,GCD II)是与转化生长因子-β(TGF-β)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-β诱导蛋白(BIGH3)基因的外显子4、密码子124变异导致精氨酸(arginine)变成了组氨酸(histidine),而产生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。 特征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Ⅱ型的杂合子患者随着时间的进行,角膜混浊也会进展。根据进展程度,角膜混浊可以分为3个阶段。 早期可见角膜上皮下及角膜前基质部位产生微小、边界分明的颗粒状沉淀物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小变大,数量增加,并发展为线状或星状的沉淀物。后期随着疾病发展至角膜基质中间部位及后半部,整个基质将变得混浊。 杂合子的情况下,即使年龄增长,也会维持较好的视力。但是进展到后期时,随着颗粒状沉淀物之间的基质出现全面混浊,将会引起视力丧失。 患病率 这是越南、日本及韩国最长报道的角膜营养不良。据推测,韩国的患病率大约是1/870。 致病基因 TGFBI R124H [1] Family study case (Molecular Vision 2009; 15:70-75) 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 Reis–Bücklers Corneal Dystrophy (RBCD) 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(Reis-Bücklers corneal dystrophy)又被称为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Ⅲ型,常见于角膜bowman层的中心部位。双眼中,灰白质的沉淀物像云一样均匀散开。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是进行性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疾病。 特征 大约4~5岁开始出现病变,非典型环形(ring)形态,非连续性斑点及线条可以向上扩散至角膜上皮细胞。其特征在于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引起视力丧失。 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在上皮组织红肿引起严重的眼球充血、疼痛、光敏感性症状之前,多数情况下,潜伏期内没有特别的症状。当非典型角膜表面发生进行性表皮混浊后,20多岁至30多岁之间,患者开始丧失视力。 与其他类型的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相比,Reis-Bucklers的发病时间稍早,并经常伴有角膜糜烂症状。 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具有和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相似的临床表现,但是一般情况下,多数时候症状比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严重。 患病率 目前为止,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尚无确切数据。 致病基因 TGFBI R124L [1] Klintworth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09 4:7 [2] Molecular Vision 2008; 14:829-835 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 Thiel–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(TBCD) 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(Thiel-Behnke corneal dystrophy)发生于上皮细胞下部bowman层。随着形成蜂窝形态的沉淀物,诱发进行性视力障碍,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。 特征 10~20岁左右出现角膜糜烂,并伴随眼球不适与疼痛。该角膜糜烂复发率高,同时视力也将逐渐、持续下降,直至失明。经组织学检查可发现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存在多种厚度的角膜上皮细胞。上皮基底膜(epithelial basal lamina)和bowman层表现出多种退行性变化。同时,上皮下层中业发现了非典型胶原蛋白组织。 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具有和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相似的临床表现,但是一般情况下,多数时候症状比Reis-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略轻。 患病率 目前为止,Thiel–Behnke角膜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尚无确切数据。但是,德国及美国等多个国家有相关病例报道。 致病基因 TGFBI R555Q [1] Family study case (Molecular Vision 2012; 18:362-371) 网格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 Lattice Corneal Dystrophy, type 1 (LCD1) 网格状角膜营养不良是线状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角膜间质上,引起视力减退,有时会诱发反复的角膜糜烂,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。 特征 以角膜中心部位bowman层出现线状混浊为开始,然后将波及周围和基质。混浊交叉,形成网格状,并出现角膜红肿等现象,角膜沉淀物的形态看起来和神经延展的样子相似。角膜出现混浊之前,会先出现复发性角膜糜烂症状。出现角膜糜烂时,可能引起疼痛发作。该疾病属于双眼疾病,一般10多岁开始发病,但是根据情况,也可能较晚发病。 网格状角膜营养不良I型虽然是进展十分缓慢的疾病,但是从早期开始就会出现视力障碍,60岁之前将遇到严重的不便感及视力障碍。虽然会出现角膜的知觉障碍,但是未观察到全身疾病。 患病率 目前没有准确的患病率报道。一般情况下,西欧地区发病较多,但是全球范围内均有该疾病报道。 致病基因 TGFBI R124C [1] Klintworth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09 4:7 [2] Family study case (Molecular Vision 2008; 14:829-835) 为什么角膜营养不良很危险? 一旦角膜营养不良开始发展,目前就没有办法治疗它。因此,延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是最佳的行动方案。 角膜营养不良患病率 韩国: 每 0 人中1人 美国:每 0 人中1人 中国:每 0 人中1人 (韩国 /Ⅱ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——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基准) 根据地区分布的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 Avellino实验室通用测试 测试五种主要角膜营养不良 Avellino实验室通用测试检测五种主要的TGFBI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,这些基因突变占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病例的大多数。 日常生活中角膜营养不良的管理 对于携带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的个体,暴露于特定环境因素可能会加速疾病的进展。这些环境因素包括: 1. 紫外线暴露 2. 对角膜的物理损伤 (例如,LASIK、LASEK、SMILE LASIK手术等) 对于携带角膜营养不良基因突变的个体来说,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紫外线暴露,并避免进行LASIK、LASEK和SMILE LASIK等屈光手术,这些手术可能直接损伤角膜。